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定远县著名人物传(5)

定远县著名人物传(5)

关键词:定远,人物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定远生活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dingyu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35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东长期从事农村工作,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,经常深入基层,调查研究,倾听群众意见,说实话,办实事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创造性地进行工作,为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,探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,作出了突出贡献,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称赞。
  姬克东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,光明磊落,刚直不阿,敢于坚持真理。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,他由于坚持实事求是,敢讲真话,受到错误处理,身体受摧残;“文革”中他又受到冲击,精神上受到很大折磨。但是,他胸怀坦荡,顾全大局,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,对党、对革命事业保持着坚定信念,同错误倾向作不调和的斗争,坚守岗位,积极工作。   姬克东坚决拥护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,坚持四顶基本原则,清除“左”的或右的影响。在分管政法工作期间,为全区的拨乱反正、平反冤假错案、维护社会治安、加强法制建设工作,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  姬克东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。他在病重期间,仍然关心全区的工作和建设事业,病情稍有好转时,就多次向地委要求上班工作;在病危的前几天,他还同地委主要负责同志谈心,提出很多好的意见。
  姬克东为革命鞠躬尽瘁,贡献了毕生精力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,国家的好干部,人民的好勤务员。
  刘尚同
  刘尚同(1915—1958)江苏省沐阳县人,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父亲刘乐圣靠省吃俭用,断断续续供他读完初小。民国27年(1938年)参加革命,民国29年2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7月,任沐阳县第八区埝南乡第一保保长;次年12月,升任沐、阳县第八区堰南乡乡长;10月,任沭阳县第八区刘圩乡乡长;民国31年12月,任沐阳县刘圩、范湾、孙墩三乡联防主任;次年7月,任沐阳县小店乡乡长兼中队长、党支部书记;民国33年6月,任沐、阳县双河乡政治指导员;八月,任沐、阳县六区区署副大队长、区委委员;次年3月,任沐、阳县塘沟区教导员,后任沐、阳县胡集区、钱集区指导员;民国37年11月,任沐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;12月,调任江淮机动队淮海六分区某县组织部长。在此期间,他带领群众,坚持武装斗争,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,因作战勇敢、战绩显著曾多次受上级党委的表扬和奖励。1949年2月,调任定合县委组织部长,后任定远县委组织部长;1950年6月,进皖北区党委党校学习,后任滁县地委工作团组织科长;1951年5月,任地委土改干校大队部大队长;8月,任滁县地委组织部党员管理科科长;1953年4月,任定远县委副书记;次年7月,任定远县委书记、蚌埠地委委员。在他主持定远县委工作期间,坚持按照党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办事,经常深入基层,调查研究,倾听群众意见,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,制定了定远的发展规划,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,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亲自蹲点,总结办社经验,从有利生产、方便群众的原则出发,将全县建立起来的109个大社划为152个小社,将手联社并入供销合作社,反对盲目地搞“一大二公”和一哄而起的作法,使定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发展。他在指导定远农业生产上,坚持从本县的实际出发,提出了:“土地多的地区留些晒伐田培养地力,丢荒种熟,少搞双季稻”;“高产作物马铃薯不能全面推广,只能在池河、藕塘两地推广,其他地区推多少是多少”;“玉米县西要少推广些,可多种小秫秫”等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意见。1954年,在受到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,全县粮食总产还达417,387,300斤,比1953年的276,914,300斤增长140,473,000斤。
  他还根据定远易旱的特点,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。1955年全县仅有一座水库,至1957年,仅两年时间,就发展到9座;蓄水量由1955年的0.92万立方米增加到1.03万立方米。这期间,用于兴修水利款达150.69万元。他还经常深入群众,访贫问苦,关心群众的生产与生活。针对刚翻身不久的农民,生产资料缺乏的实际情况,提出农村贷款要多贷少收,逐步收回,以支持农民发展生产。
  1957年,全县开展了反右派斗争,他在党的政治生活准则受到破坏,指导思想左倾,出现反右扩大化的情况下,不怕自己受到牵连,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,与党内一些错误倾向作斗争,保护了一大批老干部、好同志。为此,他被加上“砍社改组,包庇坏人”等一系列罪名,挨了批斗,身心受到严重创伤,不幸于1958年5月8日逝世。
  刘尚同的去世,使全县人民为失去一位好干部、好党员、好书记而 深感悲痛!
  1962年7月,在全县人民的呼吁声中,中共定远县委决定给刘尚同同志平反昭雪,并报经地委、省监委批准,取消原划刘尚同同志为右派分子和给其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,恢复名誉,妥善安排家属和子女生活。1979年9月25日,中共定远县委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,悼念刘尚同同志。淮南市市长宋长汉为悼念刘尚同曾赋诗道:“刘公长眠三十春,山河故土迥忠魂,德才正展饮恨去,笑貌英姿慰后人。吾侪敬仰公身前,艰难困苦度若闲。披肝沥胆堪效法,廉洁清白昭人间”。
  汤家法
  汤家法(1923—1980)男,和县南义乡人。6岁帮地主放牛,15岁当长工,16岁就担任了中共地下党交通员。民国30年(1941年)6月入党,次年8月,参加新四军。参军的第二天就参加了对日作战。同年冬,他带领一个班在掩护大部队撤退时,与数百名日军遭遇,战斗激烈,全班仅剩三人,身上均已负伤,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与日军展开肉博战,直到完成任务才跳水突围。在一次爆破日寇碉堡时,他身负重伤,失去了一支胳膊。伤愈后,重返部队,担任连队党支部书记。后随部队北上山东,参加解放战争,曾多次立下战功。1949年10月,转业至肥东县公安局任股长,1951年任副局长,1953年任局长。镇压反革命时,他亲自带领公安部队围歼匪特。他对每件重大案件都做到认真负责,在审理盛方才杀人案中,深入调查,弄清情况,使一个原判为死刑的人改判为五年有期徒刑 。1954年春,他调到全椒县任县委委员、公安局长,第二年任书记处书记。这期间,他以身作则,长期扎根农村。一次发洪水,汤家法带领一班人员奔赴抗洪前线,但自家却被洪水淹没,家属及子女在邻里帮助下才得以转移到安全地带。他关心人民疾苦,喜欢同广大农民交朋友,深受群众爱戴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领导干部纷纷被打倒,很多同志劝他到农村去,以保人身安全,有的农民群众也要接他到农村去避避造反派锋芒。但他认为县委其他领导都被打倒,仅他一人尚未受到明显冲击,自己又代理县长之责,不能使生产和工作受到损失,于是婉言谢绝,继续领导全县人民战斗在生产第一线,直至被造反派关进“牢房”。从1975年3月起,汤家法担任了定远县革委会主任。他从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出发,勇敢地抵制和排除极左路线的干扰,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,反对浮夸吹嘘,保护了一批干部和群众,因此受到压制并一度被排挤出定远县。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汤家法又于1977年10月调回定远县任革委会主任。他言传身教带领干部群众勤勤恳恳地做好党的工作,严格要求自己。一次办公室的同志见他家后门的路下雨后泥泞难走,便为其铺了一条煤碴路,其中放了一些水泥,他从外地开会回来发现后,严厉批评家属,并规定今后家中没有他的同意不准维修房屋。汤家法十分注意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中困难和群众生产、生活的实际问题。在病重卧床不起的情况下,他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两条腿移上吉普车,到池河、藕塘等地水利工地检查工作。他患病期间受到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热情关怀。病情恶化后,他向组织上请求,后事从简。1980年10月13日57分,这位深受全县人民敬爱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,在定远县医院逝世,终年57岁。逝后,友人写了七律一首追祭道:“君去天堂几冬春?曲阳父老忆忠魂,硝烟滚滚抗倭寇,江河滔滔逐敌兵;胸怀坦荡堪表率,身残志笃迪后人,鞠躬尽瘁心无愧,虽死犹生流芳名。”
  吴香山
  吴香山(1899—1982)又名吴光印,定远县炉桥镇人。他出身中医世家,20岁就挂牌诊病,行医乡里,颇有名气。新中国建立后,参加炉桥联合诊所。他运用祖传秘方为四邻乡里行医治病,深受广大群众爱戴。1956年调至安徽省立医院,历任中医外科医师、副主任医师、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。1978年至1981年,为全国政协特邀代表。
  吴香山医德高尚,医学造诣很深,临床经验极为丰富。他尤长中医外科,对治疗脑血闭塞性脉管炎、骨髓炎、骨结核网湿痹痛、痈疽、瘰疬、脑瘤、部分皮肤病等,成效显著,赢得了中医界普遍赞扬。他极为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,以培养中医外科接班人为己任,言传身教,无私传授。他将祖传秘方黄连膏、筋骨止痛丸、五雷丹、骨消膏、痔疮膏等全部传授给后人,使“吴香山秘方”在省立医院得到普遍推广应用。他培养出了张良玉等一大批高级医师。1969年,吴香山总结自己临床经验,编写了《临床经验录》,帮助省立医院编纂了《验方汇编》。他最突出的成果是“黄连解毒膏”。此膏治疗烧伤有特效,是安徽省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成功医药。1969年9月,他携带黄连解毒膏参加全国在天津举行的医药工作交流会,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,并在全国推广应用。1978年,吴香 山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。同年,吴香山的“黄连解毒膏”获得科技一等奖。1985年《中医年鉴》特约刊载了《吴香山学术经验》一文。省立医院中医外科系统地整理了《吴香山医案》,为安徽省中医外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。   吴香山行医60年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对待病人不分贵贱亲疏,一视同仁;对待有困难的患者解囊相助;对临床病人精心照料,亲自配药;对外地来信求医者,寄药寄方,有问必答,深得广大患者的仰慕。1982年8月12日,吴香山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逝世,终年84岁。
  牛登峰
  牛登峰(1910—1952)定远县站岗乡人,地主家庭出身。民国19年(1930年)加入中国共产党,第二年叛变投敌。任过国民党联保办公室队副,安徽省保安团士兵,参加过红枪会。民国27年至36年任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独立团警卫连连长、皖东第二十游击纵队二十大队大队长、张桥区区长、区自卫大队大队长;还兼任过皖东指挥部直属大队大队长、定远县联防剿“匪”指挥部办公室主任。   牛登峰一贯反共、反人民。民国27年曾率部先后在管家圩、八斗岭等地围剿新四军;次年强征站鸡岗、吴家圩两乡粮食,打死吴、魏两姓农民4人;同年又偷袭了江巷、站鸡岗、卜店、黄李4个乡 政府,杀死施、李两个乡长及新四军战士10余名;民国31年,率部配合国民党一七一师进攻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办事处,焚烧民房400余间;同年,还围攻朱家湾抗日民主根据地,打死30余人,俘去新四军侦察员,缴去手枪两支,捕杀甘德华;民国33年牛由谢家圩撤退时烧毁民房10多间,破坏了新四军花张集至谢家圩的10多公里电话线;次年,他率部围剿杜集新四军警卫连,打死新四军战士数名,缴去机枪1挺,步枪24支,烧毁民房10余间,俘去新四军战士29名;同年,又清剿青洛、严涧乡,俘去新四军机枪手2名,缴去机枪1挺;民国35年,在朱湾乡掠去烟叶40余担,粮食20余担以及其它衣物等甚多;同年秋,又率部清剿西卅店、朱家湾、大木桥等地的新四军,枪杀西卅店乡4名群众,捕去共产党员陈××,并在大木桥以通新四军为名,逮捕无辜群众10余名,索钱2,000多元,粮食1,000余担;次年,捕杀了卜店乡政府干部刘筱正等4人。定远解放前夕,牛登峰投入国民党军陈瑞河部下,任二营营长,随陈部逃往郎溪。解放军渡江后,牛登峰逃往浙江、潜入福建,在国民党三十军军官团受训后去香港,后从夷乌潜回南京,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;1951年2月,再次潜入香港,与陈瑞河联系,被委任为安徽省反共救国军皖中总指挥。1951年5月28日在潜回途中,被广州市公安局抓获归案。1952年,在定城镇西大寺被枪决。历史终于给这个罪大恶极、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,作出了公正的裁决。
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