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定远县历史上的书院学堂私塾

定远县历史上的书院学堂私塾

关键词:定远,历史,书院,私塾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定远生活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dingyu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5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一、书院
  明正德十三年(1518),知县高璧在东门后街原“贞蒙书院”处建“青云书院”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,知县张景尉在南门大街建立“仁寿书院”,在炉桥镇东狱庙创建“能宏书院”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),知县郑基于文庙东(今实验小学)建“曲阳书院”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监生俞巽募众重建“能宏书院”,易名“冶溪书院”。道光三年(1823)重修“曲阳书院”。
  二、学堂
 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废科举办学堂,县人杨炳坤、穆家琨等人兴办南门毓秀小学堂;忽家鸾试办北门求益小学,以新式方法授课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邑绅陈骧始以“曲阳书院”创立高等小学堂。
  三、私塾
  清朝以前私塾无考。清末和民国时期定远私塾有百余所。大体可分为三种:一是清贫先生托人出面,为其招收一般百姓子弟入学,按学生年龄大小,程度高低,家境贫富,分别议定全年学钱。家境贫寒学生,只能春冬学,学钱较少。二是殷实富户聘请先生,教其子弟,并吸收附近子弟入学,根据具体情况纳费。三是官宦人家、地方豪绅家设家塾,专门教授其子女。
  私塾的教学内容,依据学生的水平而定,初学者大多先读《百家姓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等,稍高一些的读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等,再高一些读《左传》、《诗经》等,家塾女学生兼读《女儿经》。在启蒙阶段,私塾先生对学习内容特别强调背诵记忆,学生读完一本书,要总本(一次背诵完),不强调理解和运用,待学生年龄稍大,水平相应提高,才讲解书意(开讲)和练习作文。当时既无教学计划,又无统一进度。一般上午三次新课,学生背诵三次书。午后练字、认生字,上二次新课,背诵二次。隔日下午对对子。先生对于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体罚,或用戒尺打手心,或罚站、罚跪、扭眼皮等。清末和民国时期,有城内的王季堂、吴少甫、何效农和散布在定远广大农村的方应军、张孝纯、张文斌、吴学礼、孔庆华等开办的私塾百余所。
  30年代,定远出现了不少改良私塾,这些塾师都是一些没有人事关系,找不到职业的中学或师范毕业生。课程设置主要有国文、算术等,教学进度因人而异,接受能力强的学生,一学期可以学完一学年的课程。一般学生经过二、三年的学习,可以插入小学高年级或考入初中一年级。吕苏屯阝、周仲远等是当时有声誉的改良塾师。
  建国后,全县所有私塾都改为民办小学或私立小学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